美工招聘 探索舞台艺术的审美教育价值 ——从舞剧《孔子》谈起
文|康译丹美工招聘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孔子》于8月17—18日在深圳接续上演。作品通过巧妙的舞剧编排,融合了多种艺术的方式,将思想家孔子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情感体验和思想境界娓娓道来,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艺术性”和“生命力”。
舞剧《孔子》创作至今,已上演三百余场,圈粉无数,好评如潮。2024年将继续在广州、香港、山东等地巡演,演出市场持续火爆。经典的艺术作品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欣赏价值。儿童阶段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时期,综合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对其审美情感和对艺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舞剧《孔子》作为一部融合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作品,为儿童的审美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舞剧《孔子》以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讲述了孔子不断碰壁、求而不得、为实现梦想而踏上不归途的坎坷心路。这部两小时的舞剧,是一部凝聚了舞美、舞蹈、音乐的多重艺术盛宴。该剧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韵味与现当代舞蹈的形体美学融为一体美工招聘,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汉唐乐舞,还融合了现代舞及民间舞的表现手法,通过强化戏剧意境将孔子的仁爱、智慧和坚韧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孔子舞起来”,舞剧《孔子》突破传统,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打入大众视野。剧中,孔子的一系列动作,如鞠躬、甩袖、拱手、趣步等动作象征着中国的传统礼仪;“冲”“打”“绞”“弹”等舞蹈动作则在表达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悲凉落寞,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冲破社会束缚、弘扬儒学的强烈渴望;大甩袖、大步走、跳跃旋转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更是充分展现了孔子的乐观精神,及其“大胆追求、执着求问的豪气”,这种表达方式将“圣人”与“凡人”的典型形象相互交织,让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与现代观众近距离“沟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群舞是舞剧中的大场面,也是最容易让观众感受舞台震撼力的场景。舞剧《孔子》中值得被铭记的群舞段落众多,如《执羽》《采薇》《熏香》《进谏》《书简》等。 在《采薇》片段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意被巧妙地融入到舞蹈中,少女们在琵琶声的伴奏下,轻盈地踏着步伐去采撷薇菜,广袖长舒,身躯袅袅,如杨柳般飘逸婀娜。这段华美的舞蹈中,编导巧妙地将梦想与现实重叠,不仅展现了孔子梦想中美好的民间生活,使得该剧的故事情节更加丰满,北京抖店美工包月同时好看的“舞蹈”更成为舞剧的点睛之笔。在《书简》片段中,舞者们生动地呈现了孔子与众多弟子共同研读竹简、深入探讨学问的场景。观众仿佛穿越时空,通过舞者们的肢体语言,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沉静而崇高的文化氛围。
舞剧的音乐部分由《幽兰操》《玉人》《采薇》和《书简》等若干组成部分。其中,《幽兰操》不仅是舞剧的主题曲,同时也是孔子神伤、沉思以及最终远行的情节中的背景乐。据传,这首曲子原系孔子所作,不仅展示了孔子个人的心境,也为舞剧的整体音乐氛围定下了基调。另一方面,《采薇》中的诗歌源于《诗经》,在弦乐和木管乐器组合的方式下,结合了中国大鼓、大军鼓、风铃、铃鼓等,整体上呈现出清新、雅致、灵动的音乐风格。
在人物服装设计上选取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具特点的宽袍大袖样式,却没有过分强调“历史的真实”,源于史料却不拘泥于考古,设计师在遵循历史考证和人们的观赏习惯的同时,以现代化的审美理念刻画出各式各样不同阶层的历史人物群像。基于整体的舞剧风格,设计师紧扣唯美意象,大幅提高了服装色彩的明度,让全剧在色彩鲜明、对比度高的服饰呈现中,打造出一个既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舞剧环境。
美工包月不仅如此,《孔子》作为综合艺术典范,还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教育价值。事实证明,少年儿童能够敏锐地感知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所传递的情感。在欣赏舞剧《孔子》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舞者优美的舞姿、丰富的表情和精准的动作,讨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带领他们学习部分适宜儿童模仿的舞段,参与舞蹈表演活动,或者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舞剧《孔子》的欣赏感受,以此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剧中人物与情节的理解,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舞蹈、音乐的韵律与美感。
综上所述,舞剧《孔子》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多元的审美体验,可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和审美理解。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舞剧的兴趣和热爱,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监督)
【图源】中国歌剧舞剧院供图美工招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